不能不感叹,米国的新车与二手车之间的差价,是远小于国内的。在国内常见有一种观感:新车一落地,立刻掉价几万,而且购买二手车总感觉吃亏。但假如你看米国的汽车市场,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不少一两年汽车年限的二手车,价格跟新车差不了太多,有时甚至“倒挂”新车价。这是为何?
第一,米国的二手车体系比中国成熟得多。在米国,二手车交易早就是正常状态,大多数家庭换车、升级或短期用车,都会考虑二手交易市场。米国有全国统1、覆盖面广的车子的状况记录系统,譬如Carfax、AutoCheck,每辆车的修理、事故、保养、过户记录都能查得清了解楚。用户信赖度高,市场也就活跃,自然不会出现中国那种“二手车需要狠杀价”的心态。
第二个缘由是:米国人看车是工具,不是身份。在中国,特别是在大城市,不少人买车还是带有一点社交属性的——车不只要开得好,还要看得体面。这就致使新不新成了要紧的心理门槛。而米国人换车多数是出于实用,譬如家庭变化、通勤距离调整,甚至纯粹是由于贷款到期了。他们对汽车年限并不敏锐,只须车子的状况好、价格合理,二手车一样能开五六年。
第三,定价体系不同也很重要。米国的新车和二手车报价都相对透明,有官方定价指导,譬如KBB等工具,大家都可以上网查到自己车目前值多少钱。而中国的二手车报价有时候是不透明的,加上中间商赚差价,致使二手车想卖高非常难,用户又不敢信,结果形成新车贵得合理,二手实惠才想买的格局。
还有一个原因不可以忽视:米国的车更保值。米国的汽车制造和售后体系稳定,譬如日本车在米国用了十年还能卖出很好的价格,甚至连保养费都相对低。而中国虽然也有不少靠谱品牌,但因为政策变化快、品牌更新快,还有新能源车的飞速迭代,不少车三年就几乎断代,自然影响二手车价值。
最后,是税收与购置本钱的差异。在中国,买新车要缴纳购置税、上牌费等一大堆成本,加起来总是是车价的10%左右。而在米国,购置税非常低,有的州甚至买车不上税。这就致使买新车的额外本钱并没中国高,所以即使二手车实惠一点,也没那样多落地就亏的心理差。
总的来讲,米国新车和二手车之间的价格差距小,是由行业成熟、市场透明、消费理念实质、车子的状况可查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。对比之下,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正在不断进步,但要缩小这种差距,可能还需要时间、规范与信赖。